耳朵流血是怎么回事
耳朵流血可能与外伤、中耳炎、鼓膜穿孔、外耳道炎、肿瘤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处理。
1、外伤
耳部受到撞击、掏耳过深或异物损伤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出血。表现为局部疼痛伴少量鲜红色血液,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保持耳道干燥即可。若出血持续需排除鼓膜损伤。
2、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因炎症侵蚀血管导致血性分泌物,常伴随耳痛、听力下降。需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控制感染。
3、鼓膜穿孔
气压伤、感染或外伤可致鼓膜破裂出血,可能出现突发耳痛、耳鸣及听力减退。小穿孔多可自愈,大穿孔需行鼓膜修补术。
4、外耳道炎
真菌或细菌感染引发外耳道皮肤糜烂出血,伴有瘙痒和黄色分泌物。可使用克霉唑乳膏、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避免抓挠。
5、肿瘤
外耳道乳头状瘤或中耳癌等罕见情况可能引起反复出血,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早期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
日常应避免用力掏耳或耳道进水,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护。出现耳流血后禁止自行冲洗,可用无菌棉球轻压止血。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若伴随眩晕、面瘫等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长期反复出血者应完善耳内镜及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