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怎么治疗
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引流、石膏固定、营养支持和疼痛管理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外伤史、免疫力低下、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及菌血症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早期足量静脉注射敏感抗生素是治疗核心,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等。需持续用药4-6周,体温正常后改为口服抗生素巩固。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浓度。
2、手术引流
当形成骨膜下脓肿或关节腔积脓时,需行钻孔引流术或开窗减压术清除脓液。术中可取脓液培养指导抗生素调整。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每日冲洗脓腔直至引流液清亮。
3、石膏固定
对受累肢体采用石膏托外固定2-3周,防止病理性骨折并减轻疼痛。固定期间注意观察末梢血运,定期更换石膏保持清洁干燥。拆除后逐步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4、营养支持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白蛋白。贫血患儿可口服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严重贫血需输注浓缩红细胞。保证每日维生素C摄入促进组织修复。
5、疼痛管理
急性期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控制炎症性疼痛,剧痛时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疼痛缓解后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治疗期间应保持患儿卧床休息,患肢抬高30度以利静脉回流。每日测量体温4次,观察脓肿破溃情况。恢复期逐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蛋白质摄入促进骨质修复。定期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影像学检查,直至炎症指标完全正常。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变化,发现嗜睡或烦躁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