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受损和心肌炎的区别是什么
心肌受损和心肌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上。心肌受损是心肌细胞结构或功能异常的统称,可能由缺血、毒素、代谢紊乱等非感染因素引起;心肌炎特指心肌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导致。两者在治疗和预后上存在显著差异。
心肌受损的病因多样,包括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药物或酒精毒性作用、电解质紊乱等。病理表现为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或纤维化,临床常见胸闷、乏力、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如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停用毒性药物、纠正电解质失衡等,必要时使用辅酶Q10胶囊、曲美他嗪片等营养心肌药物。
心肌炎的核心特征是心肌组织炎症浸润,常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部分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典型症状包括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后出现胸痛、心悸、心动过速,重症者可发生心源性休克。实验室检查可见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图ST-T改变,确诊需依赖心内膜心肌活检。治疗以抗病毒、免疫调节为主,如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等,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
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限制钠盐摄入,戒烟戒酒。若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应立即就医。心肌炎患者康复后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心肌受损者应长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两类疾病均需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