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肝病怎么治疗
血吸虫肝病可通过吡喹酮片、青蒿琥酯片等药物治疗,严重时需手术干预。血吸虫肝病通常由血吸虫感染引起,表现为肝区疼痛、腹水等症状。
1、药物治疗
吡喹酮片是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能有效杀灭成虫,适用于早期感染。用药后可能出现头晕、腹痛等不良反应,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青蒿琥酯片对血吸虫幼虫有抑制作用,常与吡喹酮联用。阿苯达唑片可用于合并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患者,需注意肝功能监测。
2、手术干预
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时,可能需实施脾切除术或分流术。肝纤维化晚期患者可考虑肝移植,但需评估术后抗排异治疗风险。手术前后需配合抗血吸虫药物治疗,防止虫卵再沉积。
3、并发症管理
腹水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行腹腔穿刺引流。合并肝性脑病时应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菌群。消化道出血需禁食并静脉注射奥美拉唑钠注射液,严重者行内镜下止血。
4、营养支持
高蛋白饮食有助于修复肝细胞损伤,但肝性脑病期需控制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AD软胶囊可改善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贫血患者可服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避免与抗酸药同服。
5、预防措施
流行区居民应避免接触疫水,劳作时穿戴防护装备。每年定期筛查粪便虫卵,接触疫水后及时服用吡喹酮片预防。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消灭中间宿主钉螺。
血吸虫肝病患者应绝对禁酒,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5克。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烹饪时彻底加热水产,避免生食荸荠、菱角等水生植物。出现黄疸加重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及肝脏超声,观察纤维化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