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大量血块是什么原因
经期出现大量血块可能与激素波动、子宫收缩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月经血块通常由子宫内膜脱落时未充分溶解的血液和组织混合形成,若伴随腹痛、经量过多等症状需警惕病理性原因。
1、激素波动
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失衡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增厚,脱落时形成较大血块。常见于青春期月经初潮、围绝经期或压力过大时。可通过热敷腹部、饮用姜茶缓解不适,长期紊乱需就医检查激素水平。
2、子宫收缩异常
子宫肌层收缩力不足会使经血滞留宫腔,凝结成块后排出。多与久坐不动、体质虚弱相关。建议经期适度活动如散步,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益母草颗粒促进子宫收缩。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导致经血排出受阻,常伴随严重痛经和暗红色血块。可能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有关,表现为性交痛、不孕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片或注射亮丙瑞林缓释微球控制病情。
4、子宫肌瘤
黏膜下肌瘤可能增大子宫内膜面积,使经量增多并形成血块。通常伴随经期延长、贫血等症状。超声可明确肌瘤位置大小,较小肌瘤可用米非司酮片治疗,较大者需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5、凝血功能异常
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会导致经血不易凝固,排出后形成大块状。常见于白血病、血友病等血液疾病患者,需通过凝血四项检查诊断。可遵医嘱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同时治疗原发病。
经期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生冷饮食,每日记录月经量及血块大小,使用240-360毫米长度的卫生巾时若每小时需更换超过3次提示月经过多。建议每年进行妇科超声和血常规检查,若血块直径超过3厘米或伴随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应及时就诊排查子宫病变或血液系统疾病。日常可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预防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