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毛的常见用法有哪些
瘤毛一般是指某些中药材表面的绒毛状附属物,常见于中药炮制过程中需要去除的杂质,其常见用法主要有去除后入药、外用敷贴、研磨制粉等。
1、去除后入药
多数含瘤毛的中药材需经过刮除、刷净等炮制工序去除表面绒毛,避免刺激咽喉或胃肠黏膜。如枇杷叶需刷去背面黄棕色绒毛后煎煮,可降低对消化道的刺激性。部分根茎类药材经火燎或砂烫去除瘤毛后切片,更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2、外用敷贴
少量特定药材保留瘤毛用于外敷,利用其物理吸附作用。如某些草药鲜品捣烂后直接敷于患处,绒毛可帮助粘附药液并形成保护层。但需注意可能引起皮肤刺痒,过敏体质者慎用。
3、研磨制粉
部分矿物药或动物药表面的瘤毛状结构经煅烧研磨后入药。如牡蛎壳煅制后打粉,残留的微小突起可增加药物表面积,促进成分溶解。此类用法需严格控制粉末细度,避免残留粗粒损伤黏膜。
使用含瘤毛药材时应注意区分品种特性,内服药物必须规范炮制去除刺激性绒毛,外用药需观察皮肤反应。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选用正规炮制品,自行采集生药时需彻底清洁处理。药材储存时应保持干燥,防止霉变后绒毛携带致敏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