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要如何护理
骨折术后护理需结合伤口管理、疼痛控制、功能锻炼、营养支持及并发症预防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干预。术后护理质量直接影响骨折愈合速度和功能恢复程度,需严格遵循医嘱执行。
1、伤口护理
保持手术切口干燥清洁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术后24-48小时内需观察敷料渗血情况,若渗血超过敷料三分之一面积应及时更换。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周围皮肤,避免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直接接触创面。下肢骨折患者可抬高患肢15-30度促进静脉回流,上肢骨折建议用三角巾悬吊维持功能位。拆线时间根据骨折部位不同存在差异,指骨骨折通常7-10天,胫骨骨折需14天左右。
2、疼痛管理
术后72小时内疼痛最为明显,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对于严重疼痛可短期应用氨酚羟考酮片,但需警惕成瘾性。冷敷能有效减轻肿胀疼痛,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疼痛持续加重伴发热需警惕骨髓炎,表现为患处跳痛、皮肤发红及脓性分泌物。
3、康复训练
早期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可防止肌肉萎缩,如股四头肌静力收缩每日3组每组20次。关节活动度训练应在骨折稳定后开始,腕关节骨折术后2周可进行被动屈伸,膝关节骨折需4-6周后开始CPM机辅助训练。负重训练需根据X线复查结果逐步开展,胫骨骨折通常6-8周开始部分负重,12周后完全负重。
4、营养补充
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1.5-2g/kg体重,优选鸡蛋、鳕鱼、瘦牛肉等优质蛋白。钙剂建议选择碳酸钙D3片,配合维生素K2软胶囊促进钙沉积。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蓝花有助于胶原蛋白合成,锌元素可通过牡蛎、南瓜子补充。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在8mmol/L以下,避免影响成骨细胞功能。
5、并发症预防
深静脉血栓预防需在术后12小时内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配合踝泵运动每小时10次。压力性损伤预防应每2小时变换体位,骶尾部使用减压敷料。异位骨化高风险患者可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关节僵硬者建议使用医用弹力袜。长期卧床者需监测肺功能,进行深呼吸训练预防坠积性肺炎。
骨折术后3个月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患肢过度负重,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吸烟患者必须戒烟,尼古丁会显著延缓愈合进程。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ml以上,便秘者可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心理疏导同样重要,抑郁情绪会影响康复效果,可通过音乐疗法、正念训练缓解焦虑。若出现患肢麻木加重、石膏过紧或异常疼痛,应立即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