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低血糖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儿童低血糖可能由遗传代谢异常、饮食不规律、胰岛素分泌异常、感染性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嗜睡、抽搐等症状。低血糖可能导致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生长发育迟缓等危害,需及时干预。
部分儿童因遗传性代谢疾病如糖原累积症、脂肪酸氧化障碍等,导致葡萄糖生成或利用异常。这类患儿常伴随肝大、肌无力等表现,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殊配方奶粉或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二氮嗪口服混悬液等,并定期监测血糖。
长时间空腹、进食不足或挑食会导致血糖来源不足。常见于早餐遗漏、两餐间隔过长等情况,患儿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早期症状。家长需规律提供含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粥,避免单糖摄入过多引发血糖波动。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细胞增生症患儿胰岛素分泌不受控,过度消耗血糖。表现为喂养困难、易激惹,严重时出现惊厥。确诊需进行胰岛素和C肽检测,可能需使用奥曲肽注射液或进行胰腺部分切除术。
重症感染、败血症时机体糖异生能力下降,同时代谢需求增加。患儿除发热等感染症状外,可能出现反应迟钝、呼吸急促。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溶液,同时针对病原体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抗感染治疗。
误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水杨酸盐类药物可能诱发低血糖。典型表现为突发冷汗、震颤,需立即检测血糖。家长应妥善保管药物,意外服用后及时喂食含糖食物并就医,必要时使用胰高血糖素鼻喷剂紧急处理。
家长需定期监测儿童进食情况和血糖变化,随身携带快速升糖食品如葡萄糖凝胶。对于反复发作低血糖的儿童,应记录发作时间与诱因,就诊时携带记录供医生参考。日常饮食注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膳食纤维的均衡搭配,避免剧烈运动前后长时间不进食。若出现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须立即送医进行静脉补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