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真菌性外耳道炎应该怎么办
真菌性外耳道炎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局部抗真菌治疗、口服抗真菌药物、清除耳道分泌物、避免挖耳等方式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通常由潮湿环境、耳道损伤、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干燥
真菌在潮湿环境中容易滋生,因此保持耳道干燥是预防和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重要措施。洗澡或游泳时可以使用防水耳塞,避免水进入耳道。洗完澡后可以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外耳道,但注意不要将吹风机对准耳道过近,以免烫伤。平时也要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或助听器,减少耳道密闭时间。
2、局部抗真菌治疗
医生通常会开具抗真菌滴耳液,如克霉唑滴耳液、硝酸咪康唑滴耳液等。使用前需要清洁耳道,将药物滴入耳道后保持侧卧位5-10分钟,让药物充分接触患处。治疗期间要按时用药,即使症状缓解也要完成整个疗程,避免真菌复发。如果出现耳道瘙痒加重或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3、口服抗真菌药物
对于严重或反复发作的真菌性外耳道炎,医生可能会开具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胶囊等。这些药物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对顽固性真菌感染效果较好。服用期间要定期检查肝功能,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使用。
4、清除耳道分泌物
耳道内积聚的真菌团块和分泌物会影响药物吸收,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清理。医生可能会使用吸引器、耵聍钩等工具轻柔清除耳道内的真菌团块和分泌物。切勿自行用棉签或其他工具挖耳,以免将真菌推入更深部位或造成耳道损伤。清理后耳道要保持干燥,并按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
5、避免挖耳
频繁挖耳会破坏耳道皮肤屏障,增加真菌感染风险。耳道具有自洁功能,正常情况下不需要特别清理。如果感觉耳道瘙痒或不适,可以用干净的手指轻轻按摩耳廓周围缓解,不要用任何工具插入耳道。对于有挖耳习惯的患者,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逐步戒除这一习惯。
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接触不洁水源。饮食上可以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鸡蛋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摄入过多糖分和高脂肪食物,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治疗期间要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如果出现耳痛加重、听力下降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诊。平时要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这些都有助于预防真菌感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