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穿刺是怎么回事
耳朵穿刺可能由外伤、感染、异物刺激、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消毒处理、抗生素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干预。
1、外伤
耳部受到外力撞击或锐器刺伤可能导致皮肤或鼓膜破损,表现为局部出血、疼痛。轻微外伤可用碘伏消毒后覆盖无菌敷料,避免沾水。若伴随听力下降需排查鼓膜损伤。
2、感染
细菌或真菌感染可能引发耳道化脓性炎症,常见于游泳后未及时清洁或掏耳工具污染。症状包括红肿、渗液伴臭味,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抗感染。
3、异物刺激
耳道进入昆虫、玩具零件等异物可能划伤黏膜,儿童多见。家长需用镊子轻柔取出表浅异物,深部异物需耳鼻喉科医生在耳镜下处理,禁止自行掏挖。
4、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导致鼓膜压力性穿孔,伴随耳痛、发热及脓性分泌物。急性期需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配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炎症,慢性反复发作者需鼓室成形术。
5、鼓膜穿孔
爆炸、气压骤变或长期炎症可导致鼓膜全层穿孔,表现为突发耳痛、耳鸣及传导性耳聋。小穿孔可通过禁水入耳观察自愈,大穿孔需行鼓膜修补术,术后使用罗红霉素胶囊预防感染。
日常需避免用力掏耳或暴露于高分贝环境,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止进水。出现耳部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使用偏方处理。保持耳道干燥清洁,擤鼻涕时单侧交替进行以降低中耳压力。儿童患者家长应定期检查耳部卫生,发现异常分泌物或听力异常需尽早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