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怎么引起的
荨麻疹可能由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感染因素、物理刺激、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避免诱因、局部冷敷等方式缓解。
1、食物过敏
部分人群食用鱼虾、鸡蛋、坚果等食物后可能诱发荨麻疹,与机体对食物蛋白产生异常免疫反应有关。急性发作时可表现为皮肤风团伴瘙痒,严重时可能出现血管性水肿。临床常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日常需记录饮食日记帮助识别过敏原。
2、药物反应
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通过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导致荨麻疹,通常在用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红色风团。伴随症状包括皮肤灼热感或刺痛,偶见呼吸困难。建议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医生可能开具依巴斯汀片、咪唑斯汀缓释片或泼尼松片进行干预。用药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过敏史。
3、感染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如扁桃体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通过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慢性荨麻疹。患者除皮肤症状外,可能伴有低热、乏力等感染征象。治疗需针对原发感染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伐昔洛韦颗粒等,同时配合非索非那定片控制荨麻疹症状。
4、物理刺激
寒冷、日光、压力等物理因素可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皮肤出现划痕症或寒冷性荨麻疹。典型表现为受刺激部位迅速形成条索状隆起,一般1-2小时自行消退。轻症可通过避免接触刺激源改善,反复发作者需使用奥洛他定片或进行脱敏治疗,外出时注意防护。
5、自身免疫异常
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抗IgE受体抗体,导致肥大细胞持续活化。这类患者风团每日发作超过6周,常合并甲状腺疾病等自身免疫病。除常规抗组胺药外,可能需要雷公藤多苷片或环孢素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荨麻疹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皮肤导致继发损伤。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减少使用刺激性洗护用品。急性发作期间忌食辛辣食物及酒精,保持作息规律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记录发作时间、诱因及伴随症状,复诊时向医生提供详细病史。若出现喉头水肿、胸闷等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