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了为什么评不上残疾
骨折后能否评上残疾需根据骨折类型、愈合情况及功能障碍程度综合判断。主要影响因素有骨折部位、愈合后功能恢复情况、是否存在永久性功能障碍等。
骨折后残疾评定需满足肢体功能永久性丧失或严重障碍的标准。单纯骨折愈合良好且未遗留功能障碍者通常不符合残疾认定条件。例如四肢长骨骨折经内固定治疗后恢复关节正常活动度,或脊柱骨折未压迫神经导致运动感觉异常,此类情况均难以通过残疾鉴定。
若骨折导致不可逆的功能损害则可能符合残疾标准。如关节内骨折引发创伤性关节炎造成持续疼痛和活动受限,脊髓损伤导致截瘫或大小便失禁,多发骨折遗留肢体短缩或畸形影响负重行走。这些情况需由专业机构根据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进行医学评估。
骨折患者康复期间应遵医嘱进行阶段性功能锻炼,早期可通过被动关节活动预防僵硬,中期逐步增加主动肌肉训练,后期结合负重练习促进功能重建。饮食需保证每日钙摄入量800-1000毫克,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