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弥漫性病变是什么
肝弥漫性病变是指肝脏组织在影像学检查中呈现广泛性结构异常的一类疾病统称,主要包括脂肪肝、肝硬化、肝炎等。
1、脂肪肝
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理状态,可能与长期饮酒、肥胖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右上腹不适等症状。治疗需控制体重、戒酒,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水飞蓟宾胶囊等护肝药物。
2、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结构破坏的终末期病变,常由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典型表现为腹水、黄疸,需限制钠盐摄入并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严重者需肝移植。
3、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由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通过血液或消化道传播。急性期可见发热、厌油症状,慢性感染可能进展为肝硬化。抗病毒治疗可选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
4、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异常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炎症,多见于女性。可能伴随关节痛、皮疹,血清学检查可见抗体阳性。常用泼尼松片联合硫唑嘌呤片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5、肝淤血
右心衰竭导致肝脏血液回流受阻引起的病变,表现为肝区胀痛、颈静脉怒张。需治疗原发心脏病,使用地高辛片改善心功能,必要时行三尖瓣修复手术。
肝弥漫性病变患者应保持低脂低盐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2克,避免腌制及霉变食物。规律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严格戒酒并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超声等检查,出现腹胀加重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