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骨折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儿童骨折常见原因主要有运动损伤、跌倒摔伤、交通事故、骨骼发育异常及暴力伤害等。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强但强度不足,日常活动中需特别注意防护。
1、运动损伤
儿童在跑跳、球类等剧烈运动中容易因姿势不当或碰撞发生骨折。常见于腕部、锁骨等部位,表现为局部肿胀和活动受限。建议运动前做好热身,佩戴护具,家长需在场监护。
2、跌倒摔伤
从高处跌落或滑倒时用手撑地易导致桡骨远端骨折,多伴有疼痛和畸形。低龄儿童平衡能力差,家长应避免让其单独在床、沙发等高处活动,地面保持干燥防滑。
3、交通事故
自行车、电动车碰撞或汽车撞击可能导致下肢粉碎性骨折,常合并软组织损伤。乘车时须使用安全座椅,骑行需戴头盔,家长应教育儿童遵守交通规则。
4、骨骼发育异常
成骨不全症等遗传性疾病会使骨骼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即可致病理性骨折。患儿可能伴随蓝色巩膜、听力下降,需基因检测确诊并避免剧烈活动。
5、暴力伤害
虐待、霸凌等外力打击可能导致多发性骨折,常见于肋骨、长骨。骨折形态异常且与描述受伤过程不符时,医务人员需依法上报可疑虐童情况。
儿童骨折后应制动患肢并冰敷,避免移动骨折端造成二次损伤。饮食上增加牛奶、豆腐等富含钙质食物,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低强度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若出现发热、剧痛或皮肤发紫需立即就医。家长需排查家中安全隐患,选择适龄运动项目,培养儿童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