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有哪些
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主要有椎板切除术、椎间融合术、微创减压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等。
1、椎板切除术
椎板切除术通过切除部分椎板扩大椎管空间,适用于因骨性结构增生导致的狭窄。手术需暴露病变节段,切除压迫神经的椎板及韧带组织,术后可能伴随硬膜外瘢痕形成风险。患者术后需佩戴腰围保护,避免早期剧烈活动。
2、椎间融合术
椎间融合术常用于合并腰椎不稳的狭窄病例,通过植入自体骨或融合器实现椎体间骨性连接。手术需清除病变椎间盘并植入支撑物,可能需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需严格卧床4-6周,待影像学确认融合后可逐步负重。
3、微创减压术
微创减压术采用通道或内镜技术进行精准减压,创伤小于开放手术。通过小切口置入工作套管,磨除增生关节突或韧带组织,保留脊柱稳定性结构。术后恢复较快,但技术要求较高,不适用于多节段严重狭窄病例。
4、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多与融合术联合应用,通过钉棒系统维持椎体稳定性。螺钉经椎弓根植入椎体,可矫正脊柱畸形并减少融合节段位移。术后需定期复查螺钉位置,避免出现断钉或松动等并发症。
5、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适用于椎间盘突出合并狭窄的年轻患者,通过置换病变椎间盘保留节段活动度。手术需精确匹配假体尺寸,术后需避免过度屈伸运动以防止假体移位。长期随访需关注邻近节段退变情况。
术后康复需分阶段进行,初期以卧床休息为主,2周后开始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6周后逐步增加抗阻力练习。日常避免久坐久站,睡眠选择硬板床,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定期复查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若出现下肢麻木加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