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腹膜后血肿怎么办
骨盆骨折腹膜后血肿可通过卧床制动、输血补液、血管介入治疗、手术止血、抗感染治疗等方式处理。骨盆骨折腹膜后血肿通常由高能量创伤、骨质疏松、血管损伤、凝血功能障碍、肿瘤转移等原因引起。
1、卧床制动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避免活动加重出血,使用骨盆带固定减少骨折移位。保持平卧位可降低腹腔压力,有助于血肿局限化。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观察有无休克表现。禁止早期下床活动或搬运患者,防止二次损伤。
2、输血补液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维持有效循环血量。血红蛋白低于70g/L需输注红细胞悬液,凝血功能异常者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液体复苏时需避免过量导致稀释性凝血病,通过中心静脉压监测调整输液速度。
3、血管介入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明确出血动脉,采用弹簧圈或明胶海绵栓塞止血。适用于活动性动脉出血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具有微创、精准的优势。术后需监测栓塞后综合征如发热、疼痛,警惕异位栓塞风险。
4、手术止血
经腹膜外入路清除血肿并结扎出血血管,同时行骨折内固定。适用于介入治疗失败或合并脏器损伤者,可选用重建钢板或外固定支架。术中需注意保护髂血管丛和闭孔神经,术后放置引流管观察出血量。
5、抗感染治疗
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二代头孢菌素,覆盖肠道菌群。开放性骨折需清创后使用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联合注射用美罗培南。定期监测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方案。
恢复期需逐步进行床上肢体功能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饮食应高蛋白、高维生素,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骨折愈合。定期复查CT评估血肿吸收情况,3个月内避免负重活动。出现发热、腹痛加剧或下肢肿胀需及时复诊,警惕迟发性出血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