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认识儿童抽动症

发布时间:2018-04-1266715次浏览

抽动症多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发病, 是一种以发声抽动或者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的运动抽动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除了上述表现之外, 有的患儿还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或做强迫性动作, 且至少持续2 周的时间。病程不超过1 年的, 称为短暂性抽动障碍, 超过1 年则为慢性抽动障碍。

目前, 对于儿童抽动症的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遗传因素: 短暂性抽动障碍有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有抽动障碍, 孩子也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大脑损伤: 孩子在出生时有产伤、窒息等, 更容易出现抽动障碍。身体因素: 结膜炎或倒睫能引起眨眼, 上呼吸道感染能引起吸鼻、面部肌肉抽动。当这些疾病痊愈后, 抽动症状仍然存在。社会心理因素: 孩子受到家庭不和、父母离异、亲人去世、学习负担过重等方面的影响, 使抽动成为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

药物因素: 孩子长期服用中枢兴奋剂、抗精神病药物等, 其副作用可导致抽动障碍。

表现

短暂性抽动障碍大多数孩子在第一次发病时出现简单的运动抽动, 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波动( 有时加重, 有时减轻) 或部位转移( 从眼、面部向颈部、上下肢发展) 。常见表现为眨眼、挤眉、吸鼻、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 少数出现简单的发声抽动, 如单纯反复咳嗽、哼气或清嗓等, 严重程度会因人而异。

慢性抽动障碍

慢性抽动障碍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1%~2%。患儿可有简单的运动抽动或复杂的运动抽动, 也可有发声抽动, 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不同时存在, 而且症状相对不变, 能持续数年甚至终身。

抽动秽语综合征

这是一种慢性的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发病年龄为2~15 岁。患儿的多发性、不自主的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可先后出现, 也可同时出现, 病程比较长, 能不同程度地干扰、损害患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并影响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对策

短暂性抽动障碍一般不会对患儿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大多数可以自行好转。干扰少、抽动症状程度轻的患儿不需要特殊治疗, 症状明显的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的药物。慢性抽动障碍的症状已经持久、固定,对日常生活、学习没有影响的患儿, 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于确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儿,应及时服用药物和进行心理干预。

给家长的建议

多数抽动症患儿胆小、内向、容易紧张, 在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后, 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指责后或接触新的环境时出现抽动的症状。因此, 家长应该做到:

1、带孩子看医生, 检查脑电图等排除疾病因素的影响;

2、禁止孩子玩电脑游戏或长时间地看电视;

3、有目的地让孩子多活动, 以此缓解压力, 放松心情;

4、引导孩子学会面对压力, 增加孩子接触各种环境的机会;

5、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切记不要在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时用语言甚至体罚的方式进行纠正;

6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药物和调整剂量, 不要擅自增加药量或停药, 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或增加治疗的难度。

相关推荐

孩子嗓子总是吭吭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孩子嗓子如果总是出现这种吭吭声,家长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给他进行判断:首先,要看看这个小宝宝有没有鼻炎这种情况,对于过敏性鼻炎,也是现在临床上儿科比较常见的一个疾病。对于过敏性鼻炎的孩子来说,由于总是打喷嚏、流鼻涕,当他晚上睡觉的时候,这时候鼻涕还容易倒流,也就是说倒流到咽喉了,这时候会刺激咽喉的后壁,出现一个痒痒的情况,所以这时候孩子就会老是有这种吭吭的声音,这是其中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对于宝宝老是出现这种吭吭声,还要注意看一下孩子的咽喉,看看孩子有没有一些滤泡的增生,有没有这种急性,或者是慢性咽炎的情况,如果要是有这种咽喉炎,孩子也会出现这种吭吭声。第三种情况下,如果要是孩子排除了这种鼻、咽这些疾患,但是总是有情不自禁的吭吭声,这时候还要警惕一个疾病,就是抽动障碍,对于抽动障碍的小朋友来说,有一种抽动的形式叫做发生性抽动,而这种发声性抽动就表现为吭吭,清嗓子,另外,还可以出现一些异常的其他的声音,甚至可以出现秽语的情况。所以对于这种情况下来说,就需要带着宝宝进行就诊了,它就不是单纯的一个鼻咽部的疾患了,有可能就与这种抽动障碍有关系。当然,对于抽动障碍的孩子来说,除了这种吭吭,还可能会出现一些其他的动作,眨眼、吸鼻子、皱眉等等,要具体的来看孩子的这种吭吭声。
语音时长 02:30

2021-07-09

70618次收听

01:54
孩子老挤眼会自愈吗
孩子老挤眼能否自愈取决于孩子老挤眼的原因。一、若是抽动症,可自愈。抽动症与外部刺激因素有关系,比如孩子由于老看电子产品,看电视、手机等刺激产品导致的,若取消这个因素,眨眼睛就能好。二、若是干眼症,可自行好转。也主要是由于集中看东西导致睡眠减少,从而导致干眼症。这种孩子如果避免接触这些东西,也能使眨眼睛减少。三、若是眼睛局部问题,需要治疗。比如倒睫,若将倒睫拔除,眨眼睛也会好。所以,孩子老眨眼睛,明确病因后才能决定是否能够自愈。
儿童抽动症怎么回事
儿童抽动症在医学上叫儿童抽动障碍。现在很多家长会很奇怪,自己的孩子老是眼睛眨,或者耸鼻子,或者是不停地吸鼻子,嗓子发声,然后挤眉弄眼,耸肩,经常去眼科或者是耳鼻喉科就诊。其实这是一组综合征,现在叫抽动障碍。这个病在儿科比较多见。这些年随着家长的重视,抽动障碍在医院就诊的儿童越来越多,一般是5到8岁比较多,现在也有发病年龄提前到三岁就开始发病的。这个病一般表现为身体的一组或者是多组肌群发生不自主地、很刻板地抽动,而且这些症状反复发作,甚至这些抽动的部位会发生变化,今天摇头耸肩,明天有可能是努嘴,挤眉弄眼或者是鼓肚子,这些症状交替发生。它不属于内脏器质性病变,它是属于精神方面的一组病变,与这个社会、心理、家庭等各方面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这个病的治疗一方面是药物,一方面是心理治疗。
语音时长 01:50

2020-03-09

58106次收听

02:32
小儿抽动症能自愈吗
小儿抽动障碍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神经和精神方面的发育不同步,而不是身体某部位发生的器质性病变,不会危及生命。据美国的研究发现,小儿抽动症的患者约有50%左右在成年后病情会慢慢稳定,逐渐自愈。但仍有很多患者必须通过治疗才能痊愈。大概有5%~10%的病人是不能痊愈的,抽动的症状可能会遗留终生。就像在正常的人群里边看有些成年人,比如说在求职或面见领导时,可能就会表现出一种很不自然的脸部抽动,嗓子发声。这些可能都是童年时抽动症没有治好而遗留下来的症状,如果在患者自我控制的情况下,有时候抽动症状可以短暂的控制,但是一紧张还会出现。所以如果在儿童期有这个病,还是主张要积极的治疗。
小儿抽动症严不严重
小儿抽动症危害比较重,但经规律的治疗大多数可以缓解,对学习生活影响不大,需加强教育和心理的指导,要去专科医院找专科的医生评定抽动障碍轻重,针对性的治疗会使抽动得到很好的缓解。抽动症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危害,频繁的症状,造成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部分患者常存在,多种共病的一个情况,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行为问题等等,间接的危害也比较严重,行为的异常,可能会受到周围人的批评或绩效,使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或激发精神的异常,心理的疾病等等。但是抽动障碍经治疗,大多数可以缓解,少数症状迁延,但积极治疗,对学习生活影响不大,其中抽动秽语综合征,是慢性的过程,需长期服药,以控制症状。有些发病年龄较早地,抽动障碍的患儿,愈后比较差,可导致行为问题和人格的缺陷,需特别注意,加强教育和心理指导。小孩经常四肢不自主的抽动或者眨眼等,需要到医院来就诊,诊断,如果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的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是指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以及抽动的同时,伴有爆发性的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
语音时长 02:02

2019-12-20

63194次收听

小儿抽动症怎么预防
小孩经常地抽动,到医院诊断了抽动症以后,很多家长问,抽动症能不能预防?小儿抽动症,是属于慢性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的疾病。目前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的明确,因此无法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但目前有研究表明,冲动症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母孕期及围产期异常、感染、社会心理应激因素有关,故应积极地防治,各种围产期的异常,做好孕期的保健,防止早产、过期产、出生时的窒息等,各种的产前、产后、产时的异常情况,还应积极防治感染性疾病,有研究报道,部分患儿发病,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所以要预防感染。另外还须防治,精神过度刺激、惊吓,慎用中枢兴奋性的药物,同时需家长密切的观察,如果在孩子不自觉地,出现抽动症状的时候,家长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患儿的病情,对患儿的愈后,也极为重要,应积极防治,各种围产期的异常,做好孕期的保健,同时密切的注意观察,患儿如果有抽动症的话,应该尽快的去专科医院,专科医生那里就诊,早发现早治疗,很多都是可以缓解的。
语音时长 01:43

2019-12-20

56361次收听

小儿抽动症的病因有哪些
抽动症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理、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有关。临床和研究表明,该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集聚性,很多家庭,有很多的孩子,都会发生同样的抽动症。另外抽动症家族中,强迫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另外,通过对遗传方式的研究证明,抽动症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伴外显的下降,但另一些研究认为,不能排除多种因素的多遗传方式,但目前遗传方式,尚难以确定。继发于链球菌感染的自身免疫过程,已经被认为,是导致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潜在因素,但此过程,遗传易感性共同起作用。链球菌感染后,综合征也与强迫症的成因有关。而强迫症患者,至少有40%,合并抽动秽语综合症。临床发现有些抽动症的患者,进食海鲜、食用色素和添加剂,可使抽动症状加重。因此一些学者提出的神经免疫缺陷学说,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有研究发现,母孕期和出生时地不利因素,社会心理应激与抽动症发病,呈正相关。还有研究发现,母亲的行为与儿童神经、精神发育,关系密切,强调进一步研究,遗传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重要性。
语音时长 02:06

2019-12-20

55203次收听

02:53
小儿抽动症会自愈吗
许多医生认为,抽动障碍是一种可自愈性疾病,不必采用特殊的治疗,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病人症状迁延、治疗困难,甚至会导致为终身的疾患。综合治疗研究中,在接受治疗的情况下,约19。4%的病人,16岁以后仍然症状明显,没有自愈性的报道。严格来讲,抽动症愈合的程度,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发病年龄越早,经过早期的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越大。一般在青春期,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由于部分家长,对儿童的抽动症意识不足或者把它当做小儿发育过程中,一种正常的现象,未能及时注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抽动症并非自愈性疾病,一旦发现,要早发现、早治疗。要早去专科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时机,延误治疗。
03:01
小儿抽动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小儿抽动症治疗原则,是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并重,注重治疗的个体化。患儿的抽动症状,健康教育方式包括个体的指导,口头的讲解、书面的卡片的提示、电话的咨询、科普的宣传、专门网站等,要帮助患儿认识到自己的病,是可以治疗改善的,消除自卑感,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鼓励他们多与人交往,遵循医嘱用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有问题要及时就医,通过老师教育其它同学,不对患儿的怪异行为,作出讥讽、嘲弄和歧视。药物治疗,可根据每个患儿不同症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神经调控治疗、脑电生物反馈和经颅微电流刺激等,深部的脑刺激疗效较确切,但属于有创、侵入性的治疗,主要适用于年长儿。
02:54
小儿抽动症会复发吗
小儿抽动症会复发的,但只要及时控制,可以很快康复,所以家长不用过度焦虑。医学上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是否伴有发声抽动,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三种临床类型。不同临床类型的抽动症,愈后是不一样的,短暂性的抽动障碍,愈后是良好的,症状在短期内,逐渐减轻或者消失。慢性的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的症状迁延,但对学习、生活、社会适应能力影响不大。抽动秽语综合征,愈后较差,需要去专科医院就诊,服用药物,才能控制症状。一般停止治疗,症状可能会复发,再次用药,可能会再度减轻症状。建议患儿保证睡眠,注意休息,避免给患儿过大的学习压力,提出不可实现的目标。
儿童抽动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目前可以引起儿童抽动症的原因比较多,当然我们也应该要主动的去了解这些因素,在治疗上和预防上会有针对性遗传因素就是其中的一个,还有可能是社会心理因素,最后一个是感染因素,此外与早产和窒息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儿童抽动症用什么药
儿童抽动症可供药物的选择有很多,其中最为常用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硫必利、可乐定。硫必利属于处方类的药物具有一定副作用,所以在应用时需要听取医生的建议,而可乐定其一进行有很多种,最为常用的是可乐定贴片,通过皮肤贴敷之后透皮吸收,副作用较小,这两种药物各有优势也各有弊端。
抽动症的危害
儿童抽动症的情况,这些年来逐渐的上升也会有着很多的危害性,首先就会导致肌肉部位出现变形现象,最主要也会产生心理上的问题,甚至还会导致学习出现明显的困难,一系列的危害就会导致儿童的人身出现明显的变化,长大之后可能还会出现品行障碍。
什么是多发性抽动症
多发性抽动症也叫做抽动秽语综合征,属于一种神经系统的小问题,食指身体某位不肌肉或是某些肌群突然、快速、不自主等一些运动,这种抽动一般发生在骨骼上。主要的表现有短暂性抽动症,多发性运动—发音抽动症,慢性抽动症等一些症状。
儿童抽动症用什么药
儿童抽动症可以服用氟哌啶醇,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药物,还有硫必利,泰必利,物喹硫平、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等药物,在日常中还要注意少吃糖,吃糖过多会导致儿童的情绪过于激动,还要注意少吃含铅的食物,防止增加疾病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