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怕冷当小事
怕冷可能是由血液循环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营养不良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1、血液循环不良
末梢循环障碍会导致手脚冰凉,常见于久坐人群或冬季保暖不足时。日常可通过快走、泡脚等方式促进血液回流,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血塞通片、银杏叶提取物片等改善微循环药物。伴随头晕或皮肤苍白时需排查心血管疾病。
2、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降低基础代谢率,表现为持续畏寒、体重增加。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确诊后需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同时避免卷心菜等致甲状腺肿食物。该病可能引发血脂异常和心率减慢等并发症。
3、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合成不足时机体供氧能力下降,常见于月经量多或挑食人群。可适量进食猪肝、鸭血等富铁食物,重度贫血需配合琥珀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药物治疗。长期贫血可能影响心肺功能。
4、营养不良
长期热量摄入不足或蛋白质缺乏会导致产热减少,多见于过度节食或消化吸收障碍者。需逐步增加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复合维生素片可辅助改善。可能伴随头发干枯、指甲脆裂等体征。
5、自主神经失调
更年期或长期压力可能引发体温调节异常,表现为忽冷忽热伴心悸。谷维素片、甲钴胺片等营养神经药物可能有效,建议配合八段锦等舒缓运动。症状持续需排除器质性疾病。
日常应注意足部保暖,穿着吸湿排汗的棉质内衣,室温维持在20-24℃为宜。冬季可适量食用生姜、羊肉等温补食材,避免吸烟饮酒加重末梢循环障碍。若畏寒伴随体重骤变、水肿或持续乏力,建议尽早就医排查甲状腺、血液系统疾病。规律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体温调节能力,游泳、太极拳等都是适宜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