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淋巴瘤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病毒感染、化学物质接触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病理活检确诊。
1、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是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病理特征为存在里德-斯特恩伯格细胞。该病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常见于青年人,典型表现为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可伴有周期性发热、皮肤瘙痒等症状。确诊需依靠淋巴结活检,治疗以化疗联合放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注射用环磷酰胺等。
2、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包含多种亚型,发病与免疫功能低下、乙肝病毒感染等因素相关。常见症状包括快速增大的淋巴结、脾脏肿大、骨髓浸润等。根据病理分型可选择CHOP方案化疗或靶向治疗,常用药物有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苯达莫司汀注射液等。
3、淋巴结肿大
淋巴瘤最典型的早期表现是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或腹股沟。肿大的淋巴结质地偏硬,活动度差,可能融合成团块。部分患者伴随B症状如夜间盗汗、体重减轻,这些症状提示疾病进展,需尽快完善PET-CT等检查评估分期。
4、发热与盗汗
约三分之一的淋巴瘤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可呈周期性。夜间盗汗常浸湿衣物,与肿瘤细胞释放致热原有关。这类全身症状在晚期患者中更明显,可能合并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象异常。
5、体重下降
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10%是淋巴瘤的重要警示信号,与肿瘤消耗、食欲减退相关。患者可能同时伴有乏力、皮肤瘙痒等非特异性表现。出现此类症状需排查浅表及深部淋巴结,必要时进行骨髓穿刺检查。
淋巴瘤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避免生冷食物。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注意口腔清洁,减少感染风险。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劳累。严格遵医嘱完成治疗周期,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出现发热、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复诊。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