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腱鞘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有哪些
脚趾腱鞘炎主要由过度劳损、外伤或感染引起,可通过休息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等方式干预。治疗方法主要有局部制动、非甾体抗炎药应用、糖皮质激素注射、冲击波治疗和腱鞘切开术。
1、局部制动
急性期需减少患趾活动,使用支具或绷带固定限制关节运动。避免穿窄鞋或高跟鞋,选择宽松软底鞋减轻肌腱摩擦。持续制动1-2周可缓解早期炎症。
2、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或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肿胀疼痛。需注意胃肠不适等副作用,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
3、糖皮质激素注射
对顽固性疼痛可采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直接作用于腱鞘周围。每年注射不超过3次,多次注射可能削弱肌腱强度。
4、冲击波治疗
体外冲击波通过机械应力促进组织修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周1次,3-5次为一疗程,适用于非钙化性腱鞘炎。
5、腱鞘切开术
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时,需手术切开狭窄腱鞘解除卡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预防粘连,切口愈合需7-10天。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运动前后充分拉伸脚趾肌腱。每晚用40℃温水浸泡双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若出现持续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或皮肤发红发热,应及时至骨科或手足外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