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煎熬中药
煎熬中药通常需要经过浸泡、煎煮、过滤等步骤,具体方法主要有选择合适器具、控制水量与火候、分次煎煮、注意特殊药物处理、掌握服药时间等。
1、选择器具
煎药推荐使用砂锅或陶瓷锅,避免铁、铝等金属容器。金属器具可能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或产生有害物质。砂锅导热均匀且化学性质稳定,能最大限度保留药物有效成分。煎药前需将器具清洗干净,不可残留油渍或其他化学物质。
2、水量火候
首次煎煮时加水量需漫过药材2-3厘米,二煎时可减少水量。解表类药物宜用武火快煎,补益类药物需文火慢熬。煮沸后调至中小火保持微沸状态,避免水分过快蒸发导致煎干。煎煮过程中不要频繁开盖搅拌,以免挥发性成分流失。
3、分次煎煮
多数中药需煎煮2-3次以提高有效成分提取率。第一次煎煮完成后过滤药液,重新加水进行第二次煎煮。两次药液混合后分次服用。特殊药材如附子需先煎1小时以上,后下药物如薄荷应在最后5-10分钟加入。
4、特殊处理
质地坚硬的矿物类或贝壳类药物需打碎先煎,如牡蛎、石膏。含挥发性成分的芳香类药物应后下,如豆蔻、砂仁。贵重细粉类药物宜冲服,如三七粉、川贝粉。胶类药物需烊化兑服,如阿胶、鹿角胶。
5、服药时间
补益类药物宜饭前空腹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应饭后服用。安神类药物睡前1小时服用,急症药物可随时服用。一般药液每日分2-3次温服,每次200-300毫升。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影响药效的食物。
煎药过程中出现药液浑浊、颜色异常或器具破损时应停止使用。服用中药期间需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皮疹、恶心等不适需及时停药就医。不同体质与病症对煎药方法有特殊要求,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规范操作,并定期复诊调整用药方案。保存煎好的药液应使用玻璃容器冷藏,服用前加热至适宜温度。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