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服药副作用
艾滋病服药副作用主要包括消化系统不适、神经系统症状、代谢异常、过敏反应和血液系统异常等。抗病毒治疗是控制艾滋病病情的关键手段,但药物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1、消化系统不适
常见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症状,多由蛋白酶抑制剂或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引起。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可能刺激胃肠黏膜,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片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平衡。轻度症状可通过餐后服药缓解,持续严重者需就医评估是否更换为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等胃肠刺激性较小的药物。
2、神经系统症状
依非韦伦片可能导致头晕失眠、多梦等中枢神经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初期。齐多夫定可能引发外周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建议避免夜间服用依非韦伦,出现肢体刺痛感时需检测神经传导功能,必要时换用多替拉韦钠片等神经毒性较低的药物。
3、代谢异常
部分药物可能引起血脂血糖升高或脂肪分布异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可能导致骨密度下降,阿巴卡韦可能增加心血管风险。定期监测血脂四项和空腹血糖,配合运动锻炼可改善代谢紊乱,严重者需调整为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方案。
4、过敏反应
阿巴卡韦可能引发超敏反应表现为发热皮疹,用药前需进行HLA-B*5701基因检测。奈韦拉平可能导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出现黏膜溃烂需立即停药。更换为拉替拉韦钾片等过敏概率较低的整合酶抑制剂是可行方案。
5、血液系统异常
齐多夫定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或白细胞减少,表现为乏力易感染。用药期间需每月检测血常规,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应考虑更换为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富马酸片,必要时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艾滋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出现副作用时应记录症状发生时间和特征,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保持均衡饮食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定期检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配合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全面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干预。建立规范的随访复查制度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