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注意什么
过敏性鼻炎患者需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规范用药、保持环境清洁、增强免疫力及定期监测病情。过敏性鼻炎是鼻黏膜接触过敏原后引发的非感染性炎症,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
1、避免过敏原
明确并远离过敏原是防控核心。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包括尘螨、花粉、宠物皮屑及霉菌孢子,建议定期清洗床品、使用防螨套,花粉季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食物过敏原如牛奶、海鲜可能加重症状,需记录饮食日记辅助排查。环境控制可配合空气净化器降低室内过敏原浓度。
2、规范用药
药物治疗需遵医嘱长期规律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可有效控制炎症,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缓解喷嚏鼻痒,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片适用于合并哮喘者。避免自行滥用减充血剂,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以防药物性鼻炎。
3、环境清洁
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湿度控制在50%以下抑制尘螨繁殖。每周用55℃以上热水清洗窗帘、沙发套等织物,硬质表面用湿布擦拭减少扬尘。避免使用地毯、毛绒玩具等易积尘物品,蟑螂排泄物是重要过敏原,需及时消杀。
4、增强免疫
适度运动如游泳、瑜伽可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环,冷水洗脸增强耐寒能力。补充维生素C、益生菌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但避免盲目服用宣称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保证7-8小时睡眠,长期压力可能加重过敏反应。
5、病情监测
记录症状发作频率、诱因及用药效果,定期复查评估控制水平。出现持续鼻塞、嗅觉减退需警惕鼻息肉形成,合并眼痒流泪可能为过敏性结膜炎。免疫治疗需持续3-5年,治疗期间每半年评估疗效调整方案。
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建立长期管理意识,春秋季花粉浓度高时提前预防性用药。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诱发黏膜充血。鼻腔冲洗可物理清除过敏原,推荐每日1-2次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合并哮喘、湿疹等特应性疾病时需多学科协同治疗。症状控制不佳或出现并发症应及时转诊耳鼻喉科或过敏反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