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肩周炎的原因
肩周炎可能由肩关节退行性变、肩部外伤、长期姿势不良、内分泌代谢异常、自身免疫反应等原因引起。肩周炎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可通过热敷理疗、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等方式缓解。
1、肩关节退行性变
随着年龄增长,肩关节周围肌腱、滑囊等组织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弹性下降、脆性增加。这种情况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可能伴随肩峰下滑囊炎或冈上肌腱炎。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缓解疼痛,慢性期建议进行爬墙训练等康复锻炼。
2、肩部外伤
肩关节骨折、脱位或肌肉拉伤后,局部出血、水肿可能引发关节囊粘连。常见于运动损伤或意外跌倒后,表现为突发性剧烈疼痛伴活动障碍。早期需制动休息并冰敷,后期可配合超声波治疗,必要时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外用制剂。
3、长期姿势不良
长期伏案工作、枕头过高或手提重物等行为,会导致肩部肌肉持续紧张。这类情况多引起慢性劳损,典型表现为晨起僵硬和钝痛。建议调整工作站高度,每1小时做肩部环绕运动,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
4、内分泌代谢异常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可能影响肩关节周围组织代谢,增加炎症概率。这类患者常出现双侧对称性疼痛,且病程较长。需积极控制原发病,配合塞来昔布胶囊等COX-2抑制剂治疗,同时监测血糖水平。
5、自身免疫反应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累及肩关节滑膜,引发持续性炎症。特征为晨僵超过1小时,伴有全身多关节受累。需使用甲氨蝶呤片等免疫抑制剂,结合蜡疗等物理治疗方法改善症状。
预防肩周炎需避免肩部受凉,睡眠时注意肩部保暖。日常可进行钟摆运动、毛巾拉伸等低强度锻炼,增强肩袖肌群力量。烹饪、清洁等家务活动时,注意交替使用双侧手臂减轻单侧负荷。若疼痛持续2周不缓解或出现夜间痛醒,应及时至骨科或康复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