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红参降糖散治疗消渴病

58256次浏览

红参降糖散可用于辅助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与其他降糖方案联合使用。消渴病属于中医对糖尿病的称谓,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下降,红参降糖散作为中成药,主要含红参、黄芪等成分,具有益气养阴作用。

1、红参降糖散成分

红参降糖散由红参、黄芪、山药等中药组成,其中红参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黄芪有助于调节血糖代谢,山药含黏液蛋白能延缓糖分吸收。该药适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口干、心悸等。使用时应避免与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服,阴虚火旺者慎用。

2、西医降糖药物

二甲双胍片是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通过抑制肝糖原分解降低血糖;格列美脲片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阿卡波糖片能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这些西药需根据患者胰岛功能、并发症情况个体化选择,不可自行与中成药混用。

3、饮食干预要点

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主食选择糙米、燕麦等低升糖指数食物,增加西蓝花、苦瓜等蔬菜摄入。优质蛋白推荐鱼肉、豆制品,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定时定量进餐有助于稳定血糖波动。

4、运动管理原则

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应避免足部负重运动,血糖过高或出现酮症时暂停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空腹运动。

5、血糖监测方法

使用血糖仪进行指尖血糖检测,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反映长期控糖效果,合并高血压者需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出现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异常及时就医。

消渴病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除规范用药外,每日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定期进行眼底、肾功能等并发症筛查,学习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中药调理期间如出现胃脘不适、皮肤过敏等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师。

相关推荐

消渴病的中医证型
消渴病的中医证型主要分为上消、中消以及下消。通过三消进行辨证论治,上消的表现主要是以肺热津伤为主,会出现口干、舌红、烦躁以及口渴,治疗需要清热润肺以及生津止渴,以消渴方进行治疗,使用的药物是天花粉、天冬以及麦冬等。中消的主要表现是胃热盛,表现为容易饥饿、舌苔黄,可以用清胃泻火养阴的玉女煎来治疗,药物组成是石膏、知母、麦冬等。下消多见于疾病的后期,通常会出现肾阴亏虚的状况,症状表现为口渴伴有腰膝酸软、乏力以及尿频,药物多用六味地黄丸来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的饮食调配,多吃一些粗纤维的食物,同时一定要配合运动治疗。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以阴虚燥热为主的一种疾病,表现是多尿、多饮、多食、乏力以及消瘦。
语音时长 01:51

2019-08-21

63876次收听

01:57
消渴病中医证型
消渴病中医的分型主要分为上消、中消以及下消。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以阴虚燥热为主的疾病。消渴病的表现是多尿、多饮、多食、乏力以及消瘦。上消的表现主要以肺热津伤为主,会出现口干舌红、烦躁口渴。治疗需要清热润肺以及生津止渴,以消渴方进行治疗。中消的主要表现是胃热盛,表现为容易饥饿、舌苔黄,可以用清胃泻火养阴的玉女煎进行治疗。下消多见于疾病的后期,通常会出现肾阴亏虚的状况,症状表现为口渴伴有腰膝酸软、乏力以及尿频,多用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
消渴病中医证型
在中医上消渴症的分型主要分为上中下三种不同的类型,而不同类型所存在的症状也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出现的症状来判断自己患上了哪种类型的消渴症,然后进行接受治疗,并且在治疗期间患者不光需要调整自己日常的生活规律,还需要做好相关的饮食搭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