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需要注意哪些

64406次浏览

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药物管理和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血糖水平异常升高,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

1、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常见的监测指标,部分患者还需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血糖监测频率因人而异,需根据医生建议制定个性化方案。使用血糖仪时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误差。记录血糖数据有助于医生评估治疗效果。

2、饮食控制

合理饮食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应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营养均衡。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全谷物、豆类和绿叶蔬菜。限制精制糖和高脂肪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注意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

3、规律运动

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运动。保持运动习惯有助于体重管理和血糖控制。

4、药物管理

遵医嘱按时服用降糖药物至关重要。常用口服药包括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和阿卡波糖片等。胰岛素治疗者需掌握注射技巧,妥善保存胰岛素。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复诊评估药物疗效,及时调整方案。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5、并发症预防

长期高血糖可能损害血管和神经。应定期检查眼底、肾功能和足部情况。控制血压和血脂在目标范围。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出现视力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预防感染,注意皮肤和口腔卫生。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心态。家属应给予支持与监督,帮助患者坚持治疗。定期到医院内分泌科随访,全面评估病情。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防低血糖。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综合管理,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关推荐

糖尿病足一般复发时间是几年
在临床上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疾病都是容易复发的,疾病的复发都有大致的规律和年限,糖尿病足是一种很容易复发的疾病,下面,我给患者朋友们介绍一下糖尿病足一般复发时间是几年。
如何防止糖尿病足手术后复发
怎样防止糖尿病足手术后复发?因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住血糖,使血糖在正常范围之内,其次要做的就是日常的一些护理工作,下面,我详细的讲解一下吧。
糖尿病足对患者有什么危害吗
糖尿病足对患者有哪些危害呢?看过糖尿病足症状图片的人可能都会被这个病惊吓到,真的是令人触目惊心,糖尿病足对患者的伤害是十分大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糖尿病足对患者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足应该怎样鉴别
糖尿病足应该怎样鉴别呢?糖尿病足这种病可能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所以能准确鉴别糖尿病足这个病的人可能并不是很多,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好的了解糖尿病足这种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糖尿病足应该怎样鉴别。
糖尿病足怎么治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典型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其后果严重、治疗费用高、预后差等特点,往往给国家和个人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很多人谈足色变。糖尿病足的根源还是在于糖尿病血管病变带来的血管闭塞和组织缺血,并进一步继发神经病变、感染等。发生糖尿病足后,我们一般先以保守治疗为主,尽量保护机体的完整,避免截肢。目前多学科协作作为糖尿病足治疗的重要方面。如内科的控制血糖、控制感染、营养支持、改善内环境等等;外科清创、换药,刺激新生组织的生长;介入科可以行扩张血管、支架植入等手段改善血供。最后,还有血管外科可以进行手术,重建血运。大部分病人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糖尿病足在WAGGER分级到四级或五级时,也就是出现局部坏疽或全足坏疽时,多学科协作也往往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在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截肢治疗。
语音时长 01:44

2020-03-16

61391次收听

02:52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优势有哪些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理论优势有损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理想。实际临床治疗并非如此。因为介入治疗是对于局部狭窄的血管进行球囊扩张成形,或者放入支架,而糖尿病足患者,是由于全身性的血糖升高,造成血管特别是动脉内膜损伤,弥漫性的动脉内膜增厚、血管狭窄,特别足部周边动脉的狭窄,这样通过介入治疗,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理想的治疗方法还是严格地控制血糖,通过口服或皮下注射药物,使血糖控制得正常范围,这是治疗的根本。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不太明显,可有下肢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足部触觉、痛觉、温度感觉等知觉逐渐减弱。会表现出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减退。足部皮肤瘙痒、脱屑、肢后根干裂。偶尔出现刺痛、下肢皮肤摸着发凉。足部会有一些局部的伤口,然后伤口不爱好,还会出现伤口溃烂,而且用手一挤还会有分泌物,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建议还是要及时到内分泌专科就诊。因为糖尿病足的进展是很快的,很多人可能刚开始就是一个很小的一个洞,没有在意,以为过几天就会好了,就没有理它,小伤口很快的就会感染蔓延到整个脚足底都出现了感染的情况,所以糖尿病足的话治疗要一定要及时,治疗方面的话主要就是抗感染,还有要做好足部的清创换药,避免感染继续严重下去。
语音时长 01:34

2020-02-12

61764次收听

糖尿病足坏死的换药方法
糖尿病足的换药频率主要取决于糖尿病足是否有感染,没有感染的溃疡面换药频率在三到五天一次,换药过于频繁会阻碍肉芽组织的生长。如果是感染伤口,换药频率在一到两天一次,主要是为了清创。严重感染或有脓肿的伤口应当积极地清创,直至到达有活性的出血组织;清创不应仅限于表浅的皮肤组织。要在保持稳定性与去除病灶之间找到平衡点。行脓肿引流时应取纵形直切口,以增加灵活性,并利于愈合。有骨髓炎的区域应当行尽量大范围的清创,同时要考虑足的稳定性与清除病灶之间的平衡。除手术治疗以外,严重的感染伤口还通常需要住院进行静脉抗生素治疗。治疗的时间和抗生素的选择要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感染程度以及治疗取得的临床反应。待感染控制后逐渐延长换药时间,让肉芽组织充分生长,直至溃疡愈合。
语音时长 01:32

2020-01-09

61722次收听

糖尿病脚肿应该怎么办
糖尿病脚肿可以用综合的口服静脉、血液置换、透析。糖尿病脚肿的简单症状,但预示的病情可能有种种原因。担心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糖尿病肾病,出现肾功能不全导致水肿,属于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一种。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合并冠心病,如果合并冠心病出现心功能不全引起水肿,也是临床比较严重的两种情况。1.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水肿。2.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引起水肿。两种病治疗需在住院期间经过综合的口服静脉,严重时甚至需要血液置换,透析治疗才能改善血液的代谢。因为这种疾病,预示着体内水的代谢异常,也就是说体内的水无法通过肾脏、心脏正常的循环代谢排出体外,糖尿病脚肿并不一定意味着是肾脏和心脏的疾病,糖尿病患者是年龄比较大的老年人。如果合并下肢的静脉曲张,水肿并不预示是糖尿病导致并发症,可能糖尿病合并下肢的静脉回流不全,导致水肿。水肿威胁性并不大,可能通过平时生活的调理,比如减少长期站立的时间,平时平卧时抬高下肢,可能水肿就能得到好的缓解。还有存在特发性水肿,原因不明,疾病的危险性也是比较轻的。
语音时长 01:51

2019-11-27

60598次收听

糖尿病引起的脚麻应该怎么办
糖尿病引起脚麻先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确定原因再针对治疗,可以用相应药物治疗。糖尿病引起脚麻,常见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导致,以下肢对称的麻木症状为主,同时会有刺痛或者怕凉的感觉。糖尿病可能会伴随着其他的疾病,骨科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还有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脑梗,都会引起下肢的麻木。遇到糖尿病合并下肢的麻木,就要进行鉴别诊断,要排除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要进行骨科的检查。如腰椎的CT或者核磁,要排除是由于骨科的腰椎疾病引起下肢的麻木,其他的如维生素缺乏、药物的中毒。糖尿病其他慢性并发症的诊断,还要判断眼底的诊断,是否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就要根据相应治疗。
语音时长 01:48

2019-11-27

55462次收听

糖尿病脚肿怎么办
病情的控制好就不会造成脚肿,饮食方面不注意,病情控制的不好,就会造成脚肿的情况,发生脚肿的病情以后是要积极的采取保守的方法治疗的,比如睡觉的时候抬高脚部,或者对脚部进行按摩都可以改善脚部的肿胀。除此之外,病人最好不要泡脚,否则会造成泡皮,让患者的局部组织慢慢的坏死。
01:59
糖尿病足治疗有什么偏方
糖尿病足的治疗是没有偏方的,所谓的偏方可能是个别人,采用中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这样的观念在于是保证下肢血液的供应,提供很好的环境使溃疡愈合,控制细菌感染,当局部感染控制了,伤口就愈合了,所以说在糖尿病足治疗方面没有什么偏方。
01:17
“脚气”会加重糖尿病足病情吗
当糖尿病足患者合并脚气的时候会加重糖尿病足,因为脚气本身是一种霉菌感染,可以合并细菌感染,混合感染会加重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控制脚气患者合并的其他细菌感染,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糖尿病足患者的正常康复。
03:28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足早期在分级叫零级,又叫高危足。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同样存在,更容易出现足部溃疡与损伤。主要症状为感觉神经的缺失,而糖尿病人重心的改变、微循环障碍等,可引发足癣甚至压迫性坏死的情况,平时要观察足部细微的变化,积极治疗。
01:49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而引起的足部的感染、溃疡或深部组织的坏死。同时,糖尿病足的发病率较高,且存在一定的致残风险,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好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