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做肠胃镜检查
胃肠镜检查通常建议在出现消化道症状、高危人群筛查或疾病随访时进行,主要有不明原因腹痛、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体重骤降、家族肿瘤史等情况。
1、消化道症状
持续上腹疼痛、反酸烧心、频繁呕吐等症状超过1个月未缓解时需胃镜检查。腹泻便秘交替、便血、黏液便等肠道症状持续2周以上需肠镜检查。这些症状可能与胃炎、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或炎症性肠病有关。
2、出血征象
呕血、黑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需紧急胃镜。鲜红色血便或粪便隐血阳性需肠镜排查结直肠出血原因,常见于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肠息肉或肿瘤。
3、吞咽异常
进行性吞咽困难、进食梗阻感需胃镜排除食管狭窄、贲门失弛缓症或食管癌。伴随胸骨后疼痛可能提示反流性食管炎或Barrett食管。
4、体重变化
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10%且无明确原因时,需胃肠镜排除胃癌、结肠癌等消耗性疾病。尤其伴随食欲减退、贫血等症状时更应警惕。
5、高危筛查
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建议胃镜筛查。45岁以上或具结直肠癌家族史、肠息肉史者需定期肠镜, Lynch综合征等遗传病患者需提前至20岁开始筛查。
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肠镜需提前3天低渣饮食并使用清肠剂。术后2小时内禁食,出现剧烈腹痛或便血需及时就医。长期服用抗凝药者需提前评估出血风险,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降糖方案。日常保持规律饮食、控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有助于维护消化道健康,40岁以上人群建议将胃肠镜纳入常规体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