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下段骨折怎么办
肱骨下段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手术内固定、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肱骨下段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重复应力损伤、暴力撞击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外固定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稳定性骨折。通过专业医生手法调整骨折端位置后,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固定期间需保持患肢抬高,观察末梢血运,避免固定过紧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儿童患者因骨骼再生能力强,多优先采用此法。
2、手术内固定
针对严重移位、开放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情况。常用锁定钢板螺钉系统或髓内钉固定,术后早期可开始被动关节活动。手术可能与骨折粉碎程度、局部软组织条件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肿胀、畸形等症状。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骨肽注射液促进骨愈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碳酸钙D3片补充骨质。禁止自行调整用药剂量,使用阿仑膦酸钠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时需配合空腹服药。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训练,初期采用CPM机辅助,后期加入哑铃抗阻练习。训练强度以不引发持续疼痛为度,每日3组,每组10-15次。康复过程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症状。
5、定期复查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拍摄X线片评估愈合进度。复查内容包括骨痂形成情况、内固定位置、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发现延迟愈合需考虑脉冲电磁场治疗或植骨手术干预。
恢复期建议保持每日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摄入,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代谢,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减轻水肿。可进行健侧肢体力量训练维持全身肌肉量,6个月内禁止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定期监测骨密度预防再次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