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新生儿败血症怎么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静脉营养支持、免疫球蛋白输注、维持内环境稳定、原发病灶处理等方式治疗。新生儿败血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早产、分娩感染、皮肤黏膜屏障受损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确诊后需立即静脉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等。治疗前需进行血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调整用药方案。抗生素疗程通常持续10-14天,严重感染需延长至3周。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警惕药物不良反应。
2、静脉营养支持
重症患儿常伴有喂养困难,需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液维持能量供给。营养液配比需根据患儿体重和日龄调整,逐步过渡至肠内喂养。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糖、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止高血糖或代谢性酸中毒。
3、免疫球蛋白输注
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早产儿或重症患儿,可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输注剂量为400-500mg/kg,必要时可重复使用。输注过程需密切观察有无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输注速度不宜过快。免疫球蛋白可中和细菌毒素,改善临床症状。
4、维持内环境稳定
需持续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出现休克时及时扩容补液,必要时使用多巴胺维持血压。纠正酸中毒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需根据血气分析调整输液方案。体温不稳定者需置于暖箱中维持中性温度环境。
5、原发病灶处理
对脐炎、皮肤感染等局部病灶需每日消毒换药,化脓性病灶需切开引流。肺炎患儿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或机械通气。合并脑膜炎需行腰椎穿刺检查,根据脑脊液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所有操作需严格无菌,避免交叉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出院后需定期随访,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喂养时注意清洁卫生。保持居室通风,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按时接种疫苗,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感染。发现喂养困难、体温异常等情况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