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萎缩是怎么回事
胰腺萎缩可能由慢性胰腺炎、胰腺导管阻塞、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干预、营养支持、生活方式调整、定期监测等方式改善。
1、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萎缩的常见原因,长期炎症导致胰腺组织纤维化。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脂肪泻等症状。治疗需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奥美拉唑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严重时需手术解除梗阻。
2、胰腺导管阻塞
胰管结石或肿瘤压迫可导致胰液排出受阻,引发胰腺萎缩。典型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体重下降。内镜下取石或支架置入能缓解梗阻,必要时行胰管空肠吻合术。
3、糖尿病
长期未控制的糖尿病会引起胰腺β细胞减少,导致胰腺体积缩小。患者多伴有多饮多尿症状。需规范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二甲双胍缓释片等降糖药物,配合饮食管理。
4、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腺组织引发炎症和萎缩,常见黄疸、消化不良。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可抑制免疫反应,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淤积。
5、遗传因素
囊性纤维化等遗传病可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缺陷,儿童期即出现胰腺萎缩。需终身补充胰酶肠溶胶囊,配合高热量饮食和维生素补充剂维持营养。
胰腺萎缩患者应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避免酒精和油腻食物。适量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和营养指标。出现持续腹痛、消瘦等症状时需及时复查腹部CT或MRI,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胰酶替代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内分泌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