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状
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局部压痛、肌肉痉挛及放射痛。腰椎小关节紊乱可能与外伤、退行性变、姿势不良、先天性结构异常、炎症等因素有关。
1、腰部疼痛
腰椎小关节紊乱最常见的症状是腰部疼痛,疼痛多为钝痛或酸痛,可局限于病变部位,也可能向臀部或大腿后侧放射。疼痛通常在久坐、久站或腰部扭转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可能伴随腰部僵硬感。
2、活动受限
患者常出现腰部活动受限,特别是后伸和旋转动作受限明显。由于小关节错位或炎症刺激,患者可能无法完成正常的弯腰、转身等动作。严重时甚至影响日常活动如穿鞋袜、上下楼梯等。
3、局部压痛
在病变的小关节部位常有明显压痛,按压时可诱发或加重疼痛。压痛点多位于棘突旁开1-2厘米处,单侧或双侧均可出现。部分患者在压痛部位可触及肌肉紧张或硬结。
4、肌肉痉挛
腰椎小关节紊乱常伴随腰部肌肉保护性痉挛,表现为腰部肌肉紧张、僵硬。痉挛的肌肉主要是竖脊肌和多裂肌,触诊时可感到肌肉张力增高,严重者可导致腰椎生理曲度改变。
5、放射痛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放射痛,疼痛多不超过膝关节,与神经根受压引起的放射性疼痛不同。这种疼痛是由于小关节病变刺激邻近的脊神经后支所致,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酸痛,不会出现典型的神经根症状如麻木、无力等。
对于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建议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每1-2小时应起身活动腰部。睡眠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可在膝下垫枕头以减轻腰部压力。急性期应卧床休息1-3天,疼痛缓解后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可进行适度的腰部伸展运动如猫式伸展、仰卧抱膝等,但应避免剧烈扭转或负重动作。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