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区别
反流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部位及症状表现,反流性胃炎是胃内容物反流至胃部引起的炎症,反流性食管炎则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导致的炎症。
反流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感、恶心呕吐等症状,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反流性食管炎则以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吞咽疼痛为主要特征,胃镜下可见食管下端黏膜充血、糜烂甚至溃疡形成。两者均可由胃酸分泌异常、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但反流性食管炎更容易引发Barrett食管等严重并发症。
反流性胃炎患者胃酸主要作用于胃黏膜,较少影响食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酸直接刺激食管黏膜,长期反复刺激可能导致食管狭窄甚至癌变。从治疗角度看,两者均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片等药物,但反流性食管炎通常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和更严格的饮食控制。
日常护理应注意避免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进食后2小时内避免平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睡眠时可适当抬高床头,减少夜间反流。建议定期复查胃镜,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