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损伤是怎么回事
肌腱损伤可能由运动创伤、慢性劳损、外力撞击、退行性变、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制动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修复、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
1、运动创伤
剧烈运动或姿势不当可能导致肌腱急性撕裂或断裂,常见于篮球、羽毛球等急停变向动作。典型表现为局部突发剧痛、肿胀及活动受限。急性期需立即冰敷并制动,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后期配合超声波治疗促进修复。
2、慢性劳损
长期重复性动作如打字、弹琴等易导致肌腱反复微损伤,形成肌腱炎或腱鞘炎。症状包括持续性隐痛、活动时摩擦感,严重时出现弹响指。建议减少诱发动作,使用护具分担负荷,可尝试体外冲击波治疗,必要时局部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控制炎症。
3、外力撞击
直接暴力作用如跌倒撞击、锐器切割等会造成肌腱部分或完全断裂,常见于手部伸肌腱或跟腱。损伤后可见皮肤破损、肌腱回缩及功能丧失。需急诊清创后行肌腱吻合术,术后用石膏固定4-6周,配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预防感染。
4、退行性变
中老年人群因肌腱胶原蛋白流失、血供减少,易发生自发性断裂,好发于肩袖肌腱和髌腱。表现为无诱因突发无力感,MRI显示肌腱变性。轻度者可尝试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完全断裂需行肌腱移植重建术。
5、感染因素
细菌经伤口侵入或血行播散可引起化脓性腱鞘炎,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特征为红肿热痛进行性加重,伴脓性分泌物。需手术切开引流,静脉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后期进行肌腱松解术防止粘连。
肌腱损伤后应避免过早负重活动,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康复期在专业指导下逐步进行等长收缩训练。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应及时复查MRI评估愈合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夜间使用支具保持肌腱放松体位,慢性劳损患者可定期接受筋膜刀松解治疗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