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防治艾滋病
防治艾滋病需采取综合措施,主要包括避免高危行为、使用安全套、暴露后预防用药、定期检测及规范治疗。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需通过阻断传播途径和早期干预控制病情。
1、阻断传播途径
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性传播风险;避免共用注射器、使用消毒医疗器械能预防血液传播;感染孕妇通过抗病毒治疗和剖宫产可减少母婴传播概率。日常接触如握手、共餐不会传染。
2、暴露后预防
发生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使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片、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等PEP药物,连续服用28天可降低感染风险。需在专业机构评估后启动方案,服药期间监测肝肾功等指标。
3、早期检测
高危行为后2-6周可通过HIV抗体检测、核酸筛查发现感染。各地疾控中心提供免费匿名检测,家庭自测试纸如艾博生物HIV检测试纸可作为初筛手段。确诊需经免疫印迹试验等补充试验。
4、规范治疗
确诊后应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常用方案包含多替拉韦钠片、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片等组合用药。规范服药可使病毒载量降至检测限以下,维持CD4+T淋巴细胞数量,延长生存期并降低传播性。
5、社会支持
消除歧视有助于患者坚持治疗。社区组织可提供心理疏导,医疗机构需保护患者隐私。感染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避免生食和未消毒乳制品。
日常预防需保持单一性伴侣并全程使用安全套,医务人员遵循标准防护原则处理锐器。高危人群每3-6个月进行HIV检测,接触疑似污染物后立即冲洗消毒。感染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病毒载量,避免擅自停药。普通人群通过正规渠道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不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用品,蚊虫叮咬不会传播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