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外耳道炎怎么办
宝宝外耳道炎可通过保持耳部干燥、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止痛处理、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外耳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耳道损伤、过敏反应、耳垢堆积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部干燥
外耳道炎患儿需避免耳部接触水,洗澡时可用棉球堵住外耳道。潮湿环境会加重炎症,游泳后需立即用干净毛巾擦干耳廓。家长应每日检查耳道是否干燥,发现渗液及时用无菌棉签轻轻蘸取。
2、使用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可治疗细菌性外耳道炎。使用前需将药液温热至接近体温,患儿侧卧患耳朝上,滴入3-5滴后保持体位5分钟。真菌性感染需改用克霉唑滴耳液,家长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疗程。
3、口服抗生素
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适用于伴发热的严重感染。用药期间家长要观察是否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青霉素过敏患儿可改用阿奇霉素颗粒,疗程通常持续5-7天。
4、止痛处理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可缓解耳痛症状,6个月以下婴儿须遵医嘱用药。冷敷患侧耳部能减轻肿胀,使用冰袋时需用薄毛巾包裹避免冻伤。夜间耳痛明显时可抬高患儿头部30度。
5、定期复查
治疗3天后需复诊评估疗效,顽固性感染可能需做耳道分泌物培养。慢性外耳道炎患儿每月需耳鼻喉科随访,检查是否合并鼓膜穿孔。家长应记录耳部症状变化供医生参考。
日常护理需注意避免用硬物掏耳,选择纯棉质地的婴儿专用棉签清洁耳廓。哺乳期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减少海鲜等易致敏食物摄入。患儿衣物应选择透气材质,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湿度控制在50%-60%。急性期暂停游泳等水上活动,恢复期游泳时可佩戴专业防水耳塞。如发现患儿频繁抓耳、听力下降或耳道流血,应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