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癣的病因是什么
手足癣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因包括直接接触传染、环境潮湿、免疫力低下、皮肤屏障受损及遗传易感性等。
1、直接接触传染
手足癣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皮损或共用毛巾、鞋袜等物品传播。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是主要致病菌,感染后表现为趾间浸渍、脱屑或水疱。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等抗真菌药物,并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
2、环境潮湿
长期穿不透气鞋袜、手足多汗可创造潮湿环境。真菌在湿度高的条件下繁殖加速,易引发趾间糜烂或足底角化过度。建议保持局部干燥,可配合使用特比萘芬喷雾剂,同时选择吸湿透气的棉质袜。
3、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HIV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更易患病。此类患者可能出现顽固性鳞屑或深在性脓疱,需在控制基础疾病基础上联合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必要时进行真菌培养指导用药。
4、皮肤屏障受损
外伤、湿疹或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保护层。破损处易被真菌侵入,表现为环形红斑伴边缘隆起。除使用酮康唑洗剂外,需同步修复皮肤屏障,避免碱性洗涤剂刺激。
5、遗传易感性
部分人群因基因缺陷导致天然抗真菌能力较弱。这类患者往往反复发作,家族中可有类似病例。除规范用药外,建议定期复查并预防性使用抗真菌粉剂。
预防手足癣需注意保持手足清洁干燥,每日更换透气鞋袜,公共浴室避免赤足行走;已感染者应单独使用洗浴用品,衣物用60℃以上热水烫洗,治疗期间避免搔抓防止自身接种传播;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应定期皮肤科随访,症状加重时及时进行真菌学检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