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易骨折是什么原因
小儿易骨折可能与遗传因素、营养不良、运动损伤、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成骨不全症等原因有关。主要表现包括轻微外力下骨折、骨骼变形、生长迟缓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营养、佩戴护具、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儿童因家族遗传导致骨密度偏低或胶原蛋白合成异常,如成骨不全症患儿常伴随蓝色巩膜、听力障碍等表现。家长需定期监测骨密度,避免剧烈运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或阿仑膦酸钠片等药物改善骨代谢。
2、营养不良
长期钙磷摄入不足会影响骨骼矿化,表现为夜间腿抽筋、出牙延迟等症状。建议家长每日提供300-500毫升牛奶,搭配西蓝花、豆腐等高钙食物,必要时补充碳酸钙D3颗粒或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
3、运动损伤
儿童运动时防护不足易发生跌倒、碰撞,导致腕部、锁骨等部位骨折。家长需选择适合年龄的运动项目,运动时佩戴护膝、护腕等防护装备,运动后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应及时冰敷并就医。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日照不足或吸收障碍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引发骨骼软化、方颅、肋串珠等典型表现。需每日户外活动1-2小时,遵医嘱服用维生素AD滴剂或胆维丁乳,严重者需肌注维生素D3注射液。
5、成骨不全症
这种罕见遗传病因Ⅰ型胶原蛋白缺陷导致骨质脆弱,可能反复发生骨折伴骨骼畸形。确诊后需避免外伤,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注射液抑制骨吸收,严重脊柱侧弯需手术矫正。
家长应定期监测儿童身高体重曲线,保证每日500毫升奶制品及适量鱼肉蛋摄入,阴雨天可补充维生素D制剂。避免从高处跳跃、对抗性运动等高风险活动,骨折后需严格制动并复查X线确认愈合情况。若一年内发生两次以上骨折或伴有牙齿异常、蓝巩膜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儿童内分泌科或遗传代谢科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