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常用隆胸切口及假体留置位置
常用隆胸切口主要有腋窝切口、乳晕切口、乳房下皱襞切口,假体留置位置包括胸大肌后间隙、乳腺后间隙、双平面层。
1、腋窝切口
腋窝切口位于腋窝自然皱褶处,长度通常为3-5厘米。该切口隐蔽性较好,术后瘢痕不易被察觉,适合对乳房表面皮肤完整性要求较高的求美者。手术需通过内窥镜辅助剥离腔隙,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可能增加术后血肿概率。假体多置于胸大肌后间隙,可降低包膜挛缩风险,但术后恢复期可能出现上肢活动受限。
2、乳晕切口
乳晕切口沿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开,长度约为乳晕周长的1/3-1/2。该切口可直接进入乳腺后间隙,手术路径短且视野清晰,适合乳晕直径较大的求美者。由于需切开乳腺组织,可能影响哺乳功能,假体留置位置常选择乳腺后间隙。术后早期可能出现乳头感觉异常,但瘢痕颜色与乳晕相近,远期隐蔽性较好。
3、乳房下皱襞切口
乳房下皱襞切口位于乳房下缘与胸壁交界处,长度约4-6厘米。该切口距离假体留置位置最近,手术操作简便且出血量少,适合乳房轻度下垂需同时矫正者。假体可精准放置在胸大肌后间隙或双平面层,术后形态自然度较高。缺点是直立位时切口可能暴露,瘢痕体质者需谨慎选择。
4、胸大肌后间隙
胸大肌后间隙位于胸大肌与肋骨之间,是假体留置的经典位置。该层次组织覆盖较厚,假体轮廓不易显现,触感相对自然,包膜挛缩概率较低。但术后可能出现假体高位畸形,需通过按摩辅助调整。肌肉收缩可能导致假体移位,适合肌肉强度适中者。
5、双平面层
双平面层指部分假体位于胸大肌后、部分位于乳腺后的复合层次,结合胸大肌后间隙的覆盖优势和乳腺后间隙的形态优势。该技术需精确剥离胸大肌下缘,使假体下极直接接触乳腺组织,可改善乳房下极饱满度,适合乳房基础较差者。术后恢复期需严格佩戴定型文胸防止假体上移。
隆胸术后需穿戴医用弹力胸罩4-6周,避免上肢剧烈运动及胸部受压。术后1个月内禁止俯卧位睡眠,定期进行乳房按摩促进假体包膜软化。出现发热、持续疼痛或假体移位需及时复诊。饮食应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术后6个月需进行乳房超声检查评估假体状态。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