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外阴炎怎么治疗
霉菌性外阴炎可通过保持局部清洁、使用抗真菌药物、调整生活习惯、避免刺激因素、增强免疫力等方式治疗。霉菌性外阴炎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局部潮湿闷热等原因引起。
1、保持局部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肥皂或洗液过度清洁。清洗后保持外阴干燥,可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勤换洗。清洗时注意从前往后擦拭,避免将肛门处细菌带至外阴。清洁后可使用开水烫洗内裤或在阳光下暴晒,有助于杀灭残留真菌。
2、使用抗真菌药物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克霉唑阴道片、硝酸咪康唑栓、制霉菌素阴道栓等抗真菌药物。这些药物能直接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缓解外阴瘙痒、灼热感等症状。使用药物期间需按疗程完成治疗,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擅自停药,避免复发或产生耐药性。
3、调整生活习惯
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或症状加重。减少穿紧身裤、化纤内裤等不透气衣物,选择宽松棉质衣物有助于保持外阴通风干燥。经期需勤换卫生巾,避免使用含香精的卫生用品。日常避免久坐,适当活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避免刺激因素
减少摄入高糖食物,控制血糖水平可降低真菌繁殖风险。避免使用含有香精的沐浴露、卫生巾等可能刺激外阴的产品。游泳或泡澡后及时擦干外阴,避免公共浴池等潮湿环境。治疗期间不宜进行阴道冲洗,以免破坏正常菌群平衡。
5、增强免疫力
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或制剂,可帮助恢复阴道正常菌群。均衡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瘦肉、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可改善全身免疫功能。
霉菌性外阴炎患者需注意治疗期间避免搔抓外阴,防止皮肤破损导致继发感染。症状缓解后仍需遵医嘱完成疗程,定期复查确认真菌是否彻底清除。日常可适当食用大蒜、蔓越莓等具有一定抗菌作用的食物,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若反复发作或伴有尿频、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糖尿病等潜在疾病。伴侣如有症状需同时治疗,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