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功能异常
小儿肝功能异常可能与病毒感染、药物损伤、遗传代谢病、胆道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黄疸、食欲减退、乏力、腹胀、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病毒感染
肝炎病毒是导致儿童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尤其是甲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患儿可能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需进行血清学检测确诊,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苯双酯滴丸等护肝药物,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2、药物损伤
某些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物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表现为用药后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家长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药物进行保肝治疗,并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
3、遗传代谢病
肝豆状核变性、糖原累积症等遗传代谢疾病可导致持续性肝功能异常。患儿多伴有生长发育迟缓、角膜色素环等特征性表现。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包括低铜饮食、青霉胺片等驱铜治疗,以及终身随访管理。
4、胆道疾病
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等胆道畸形会引起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新生儿期即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陶土色大便。超声检查可辅助诊断,需尽早行葛西手术或肝移植治疗,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肝硬化。
5、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在儿童期较少见,但病情进展快。常见抗核抗体阳性,需肝活检确诊。治疗主要采用泼尼松片联合硫唑嘌呤片进行免疫抑制,需长期用药并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药物副作用。
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患儿,家长需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提供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刺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肝功能、超声等检查。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食欲、尿便颜色变化,出现嗜睡、呕吐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就医。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按时完成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