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高血压怎么回事
儿童高血压可能由遗传因素、肥胖、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原发病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家族性高血压病史可能增加儿童患病概率。若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高血压,儿童需定期监测血压。日常需控制钠盐摄入,避免高脂饮食,保持规律运动。遗传性高血压通常无明显症状,但长期未控制可能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
2、肥胖
体重超过标准范围会导致代谢紊乱,增加心脏负荷。肥胖儿童常伴随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升高血压风险。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制定减重计划,减少油炸食品和含糖饮料摄入,每日保证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肥胖相关高血压可能伴随头痛、易疲劳等症状。
3、肾脏疾病
急慢性肾炎、肾动脉狭窄等疾病可导致水钠潴留和肾素分泌异常。这类高血压常伴随眼睑浮肿、尿量减少,需通过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确诊。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肾炎可使用氢氯噻嗪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严重肾动脉狭窄可能需血管成形术。
4、内分泌疾病
肾上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会引起激素分泌紊乱。嗜铬细胞瘤可能导致阵发性血压骤升,伴随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确诊需检测血尿儿茶酚胺,治疗包括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控制症状,手术切除肿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儿需长期服用醋酸泼尼松片。
5、心血管异常
主动脉缩窄等先天性畸形会造成机械性血流受阻,表现为上肢血压显著高于下肢。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超声心动图能明确诊断。轻度狭窄可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严重者需手术修复血管。此类患儿运动耐量通常较差,家长应避免让其进行剧烈活动。
家长应定期为孩子测量血压并记录,选择适合年龄的袖带尺寸确保数据准确。饮食上增加全谷物、新鲜蔬菜和低糖水果摄入,每日钠盐不超过3克。鼓励参与游泳、骑行等有氧运动,避免持续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的久坐行为。若发现血压持续超过同年龄性别儿童的第95百分位,或伴随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须及时至儿科心血管专科就诊。治疗期间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不可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