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疖子和火疖子的区别是什么
毒疖子和火疖子均属于皮肤感染性疾病,但毒疖子特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而火疖子是中医对局部红肿热痛疖肿的俗称,两者本质相同但表述角度不同。
毒疖子多由细菌感染毛囊及周围组织导致,典型表现为皮肤局部红肿、硬结伴剧烈疼痛,数日后中央形成黄色脓头,破溃后排出脓液可逐渐愈合。西医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严重者需口服头孢氨苄胶囊。
火疖子在中医理论中与体内热毒积聚相关,除红肿热痛外可能伴随舌红苔黄、便秘尿赤等热象。中医常用清热解毒方剂如连翘败毒丸配合外敷金黄散,或针刺放血疗法促进排毒。两者均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挤压等措施预防。
日常应注意保持患处干燥清洁,穿着宽松透气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清淡并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疖子反复发作、伴随发热或面部三角区感染,须立即就医。未成熟疖子切忌自行挑破,以免感染扩散形成痈或败血症。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更需警惕严重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