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做手术风险大吗
鼻窦炎手术风险通常可控,但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评估。手术风险主要与麻醉反应、术中出血、术后感染、鼻腔粘连、嗅觉减退等因素有关。
鼻窦炎手术在耳鼻喉科属于常规操作,现代微创技术如鼻内镜手术已显著降低创伤风险。术前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可排除基础疾病隐患,术中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配合心电监护保障安全。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分散片预防感染,鼻腔填塞止血材料减少出血概率,定期冲洗鼻腔避免粘连。多数患者术后1-2周可恢复通气功能,但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者需延长抗感染疗程。
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脑脊液鼻漏、眶周血肿等严重并发症,多见于解剖结构异常或多次手术患者。术中导航系统辅助可降低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概率,术后持续头痛、高热或视力改变需立即复查CT。长期使用鼻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有助于减少复发,但需警惕鼻中隔穿孔风险。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及用力擤鼻,定期鼻内镜复查可早期发现息肉再生。
鼻窦炎术后应保持环境湿度50%-60%,每日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2-3次,避免辛辣食物及烟酒刺激。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可减轻黏膜水肿,外出佩戴口罩减少粉尘接触。恢复期出现黄色脓性分泌物需及时就医排除真菌感染,按医嘱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建议术后1个月复查鼻窦CT评估黏膜恢复情况,合并过敏性鼻炎者需同步进行脱敏治疗。日常可练习腹式呼吸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诱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