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怎么进行功能锻炼
骨折后功能锻炼需根据恢复阶段循序渐进,主要包括早期肌肉收缩训练、中期关节活动度恢复、后期负重训练三个阶段。
骨折后1-2周内应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静力收缩,每次10-15分钟,每日3-5次,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此阶段需避免关节主动活动,但可进行被动关节屈伸,由康复师或家属辅助完成,动作需轻柔缓慢,幅度控制在无痛范围内。
骨折后3-6周进入纤维愈合期,可开始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肩关节钟摆运动、腕关节360度旋转,每组10-15次,每日2-3组。此时骨折端尚未完全稳定,应使用支具保护下进行训练,避免旋转和剪切力。上肢骨折者可进行抓握训练,下肢骨折者在非负重状态下进行直腿抬高、膝关节屈曲等练习。
骨折后6-12周骨痂形成后逐步增加抗阻训练,如弹力带踝背屈、哑铃屈肘等,从1kg小重量开始,每周增加0.5kg。下肢骨折者需先通过双拐部分负重过渡,从体重的20%开始,每周增加10%,直至完全负重。此阶段可结合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平衡垫训练,每次5分钟,每日2次。
功能锻炼期间应保持每日钙摄入800-1000mg,可通过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补充。蛋白质摄入量需达到1.2-1.5g/kg体重,优选鱼肉、鸡胸肉等优质蛋白。康复期间避免吸烟饮酒,控制咖啡因摄入。训练前后进行15分钟热敷或冰敷,疼痛评分超过3分时应暂停训练。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折愈合进度,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训练方案,切忌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睡眠时保持患肢抬高,使用枕头支撑骨折部位,每日进行10分钟淋巴按摩预防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