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折是怎么引起的
颌骨骨折通常由外力撞击、运动损伤、交通事故、暴力冲突或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局部肿胀、疼痛、咬合困难等症状。
1、外力撞击
颌骨骨折最常见的原因是直接外力撞击,如跌倒时面部着地、被硬物击中面部等。这类外力可能导致颌骨局部断裂或粉碎性骨折,常伴随软组织挫伤和出血。轻微撞击可能仅需冷敷和固定处理,严重撞击需通过颌间结扎或手术复位。
2、运动损伤
高风险运动如拳击、足球、滑雪等容易造成颌面部创伤。运动时未佩戴防护牙套或头盔会增加颌骨骨折风险。这类损伤通常表现为下颌骨不对称移位,需通过CT检查确诊后采用钛板内固定治疗。
3、交通事故
机动车碰撞时面部撞击方向盘或挡风玻璃是导致复杂性颌骨骨折的主要原因。这类骨折往往合并颅脑损伤,需急诊进行三维重建手术。佩戴安全带能有效降低颌面部创伤概率。
4、暴力冲突
斗殴中的拳击或器械打击可造成下颌角骨折或颧骨复合体骨折。这类损伤常伴有牙齿脱落和神经损伤,需进行骨折复位并行抗感染治疗。社会暴力事件是青少年颌骨骨折的主要诱因。
5、骨质疏松
中老年人因骨密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导致病理性骨折。这类骨折愈合缓慢,需配合钙剂和双膦酸盐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患者应避免进食过硬食物以防颌骨应力性骨折。
颌骨骨折后应保持流质饮食2-4周,避免咀嚼硬物。康复期间定期进行张口训练防止关节强直,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口腔。骨折愈合后3个月内禁止参与对抗性运动,骨质疏松患者需持续监测骨密度。出现咬合异常或持续性疼痛应及时复诊,必要时进行二次手术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