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主要通过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下半部维持血液循环。操作时需确保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成人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
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前需快速评估环境安全,确认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施救者跪于患者一侧,双手掌根重叠置于胸骨下半段,双臂伸直与地面垂直,利用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时掌根不离开胸壁,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避免按压中断。对于成人,单人或双人施救均采用30次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若现场无呼吸屏障设备或施救者未接受过培训,可仅进行持续胸外按压。儿童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1/3,婴儿则用两指于乳头连线下方按压。
特殊情况下需调整按压方式。孕妇患者应在右臀垫高30度后偏向左侧按压,避免子宫压迫下腔静脉。脊柱损伤者须多人协作保持头颈躯干轴线稳定。肥胖患者可能需要更大力道才能达到有效按压深度,而骨质疏松者需警惕肋骨骨折风险。若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应立即停止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后需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即使复苏成功也应送医进一步处理。日常建议学习正规急救课程,定期复训保持技能熟练度。公共场所应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与胸外按压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存活率。家庭成员中有心脏病史者更需掌握该技术,注意按压时避免过度通气,非专业人员应在急救人员指导下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