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骨质破坏是什么意思
胸椎骨质破坏是指胸椎骨组织因病理因素导致结构异常或缺失的现象,可能由骨质疏松、感染、肿瘤转移等因素引起。
1、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胸椎骨质破坏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骨质疏松可能与年龄增长、雌激素缺乏、钙摄入不足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胸椎疼痛、身高变矮等症状。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药物。
2、感染
胸椎感染如结核性或化脓性脊柱炎可导致骨质破坏。感染可能与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体侵入有关,常伴随发热、局部压痛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或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
3、肿瘤转移
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转移至胸椎可引起骨质破坏。转移灶可能压迫神经导致疼痛或运动障碍。治疗需针对原发肿瘤,可能包括放疗、靶向治疗如唑来膦酸注射液等。
4、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可侵犯胸椎造成溶骨性破坏。患者可能出现骨痛、贫血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硼替佐米注射液、来那度胺胶囊等药物。
5、创伤
严重胸椎外伤可能导致骨折或骨缺损,属于急性骨质破坏。患者有明显外伤史和剧烈疼痛。治疗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支具固定或手术如椎体成形术。
胸椎骨质破坏患者应注意保持适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或负重。饮食上保证充足钙和维生素D摄入,如牛奶、鱼类等。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胸背痛或神经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