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肠胃感冒怎么治疗
儿童胃肠型感冒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物理降温、药物治疗、就医干预等方式治疗。胃肠型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饮食不当、腹部受凉、免疫力低下、交叉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发病期间需暂停固体食物,改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少量多次喂食米汤、稀释后的苹果汁、藕粉等低渗液体,避免加重胃肠负担。症状缓解后逐渐过渡到稀粥、烂面条等清淡易消化食物,持续3-5天后再恢复正常饮食。家长需注意避免让儿童摄入高糖、高脂或刺激性食物。
2、补充水分
每10-15分钟给予5-10毫升口服补液盐,推荐使用口服补液盐Ⅲ。若无补液盐可用米汤加少量食盐替代,24小时补液量按50-100毫升/公斤体重计算。家长需观察儿童排尿情况,若4-6小时无排尿或出现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应立即就医。
3、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部位。禁止使用酒精擦浴,可配合退热贴敷贴额头。保持室温在24-26℃,衣着宽松透气。家长需每2小时监测体温,若持续高热或出现寒战需及时就医。
4、药物治疗
蒙脱石散可保护胃肠黏膜,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布洛芬混悬液用于高热退烧。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长不可自行调整剂量。需注意蒙脱石散与其他药物需间隔2小时服用,益生菌需用温水冲服。
5、就医干预
出现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血便、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时需急诊处理。静脉补液适用于中重度脱水,血常规和便常规可明确感染类型。住院指征包括电解质紊乱、心肌酶异常或合并其他系统感染,家长需配合医生完成相关检查。
恢复期应保持饮食清淡1-2周,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蒸蛋羹、鱼肉泥等。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每日监测体温和排便情况,若症状反复或出现新发皮疹需复诊。保证充足睡眠,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但不可过量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