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怎么回事
牙周炎可能由牙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咬合创伤、内分泌失调、免疫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洁治术、药物治疗、翻瓣手术、骨移植术、正畸治疗等方式治疗。
1、牙菌斑堆积
牙菌斑是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细菌性生物膜,长期未清除会引发牙龈炎症并逐渐发展为牙周炎。牙菌斑中的细菌代谢产物会破坏牙周组织,导致牙龈红肿出血。日常需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医生可能推荐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控制菌斑。
2、牙结石刺激
钙化的牙菌斑形成牙结石后,其粗糙表面会持续刺激牙龈并压迫牙周袋。牙结石多堆积在牙颈部及龈下,可能伴随口臭和牙齿松动。超声波洁治能有效清除龈上结石,龈下刮治则需配合手工器械。顽固性结石清除后可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3、咬合创伤
牙齿排列不齐或不良修复体造成的异常咬合力,可能加速牙槽骨吸收。长期咬合创伤会导致牙齿移位和咀嚼疼痛,可能加重现有牙周炎。通过调磨咬合高点或佩戴咬合垫缓解压力,严重错颌畸形需正畸治疗。
4、内分泌失调
妊娠期或糖尿病患者的激素变化可能增加牙龈血管通透性,表现为牙龈增生和易出血。这类牙周炎与血糖控制密切相关,需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除基础治疗外,可短期使用替硝唑片控制急性感染。
5、免疫系统异常
艾滋病或白血病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出现快速进展的牙周组织破坏。常伴有深牙周袋溢脓和剧烈疼痛。需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采用抗生素序贯治疗,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牙周炎患者应选用软毛牙刷和抗敏感牙膏,避免横向用力刷牙。每日用冲牙器清洁牙缝,戒烟限酒减少黏膜刺激。定期进行牙周维护治疗,每3-6个月复查牙周探诊深度。进食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适量补充钙质有助于牙槽骨修复。出现牙龈自发性出血或牙齿明显松动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