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症状与治疗方法是什么
湿疹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可通过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治疗。湿疹通常由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环境刺激、遗传因素及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
1、皮肤红斑
湿疹早期常见边界不清的红斑,可能与皮肤屏障受损导致外界刺激物侵入有关。患者可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温度轻微升高,严重时红斑融合成片。治疗需避免搔抓,使用尿素软膏或凡士林加强保湿,急性期可遵医嘱短期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伴随干燥脱屑时,建议每日涂抹润肤霜3-5次。
2、丘疹与水疱
进展期可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丘疹或透明水疱,多与Th2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相关。水疱破溃后形成点状糜烂面,渗出明显时可使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瘙痒剧烈者可口服氯雷他定片。此类皮损好发于肘窝、腘窝等屈侧部位。
3、剧烈瘙痒
瘙痒是湿疹核心症状,与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释放有关。夜间加重可能影响睡眠,搔抓会导致苔藓样变。除口服西替利嗪滴剂外,可尝试冷敷或拍打代替抓挠。儿童患者家长需修剪患儿指甲,选择纯棉宽松衣物。持续瘙痒超过两周应排查是否合并特应性皮炎。
4、皮肤增厚
慢性期因反复搔抓出现皮肤肥厚、苔藓化,呈现皮革样纹理。这与长期机械刺激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相关。需使用强效激素如卤米松乳膏配合封包疗法,顽固性皮损可考虑308nm准分子光治疗。此类改变常见于手部湿疹或神经性皮炎重叠病例。
5、继发感染
皮肤破损后易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现为脓疱、结痂。与皮肤菌群失调和免疫功能紊乱有关。除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外,严重者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糖尿病患者家长需特别注意监测血糖,因高血糖会延缓创面愈合。出现发热或淋巴结肿大提示感染扩散。
湿疹患者日常应避免过热环境,沐浴水温控制在32-37℃,时间不超过10分钟。推荐使用无皂基清洁剂,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剂。饮食上注意记录可疑过敏食物,常见如牛奶、鸡蛋、坚果等。棉质衣物需漂洗干净,避免残留洗涤剂刺激。长期反复发作或皮损面积超过体表10%时,建议至皮肤科进行过敏原检测及系统治疗。




